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10日讯 (山东台综合广播)7月1号,济南7岁男孩溺水而亡。进入6月份以来,全国各地出现多起学生溺水事件。眼下又正值暑期,防溺水再次成为热门话题。相比于正规场所,各地水库、湖泊等天然水域的安全游玩问题,更加受到关注,也饱含争议,这些问题同时也困扰着很多地方管理者。野泳该不该被禁止?为何屡禁不止?有没有更加有效的方法解决相关安全性问题?《一线大调研》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泉城济南有几处所谓的“野泳圣地”最近很受关注,有的甚至成为网红打卡地,比如浆水泉水库,但这里同时也是被禁止的游泳场所。
“人气”和“禁令”形成了一种反差和争议。《一线大调研》记者近日实地探访,发现仍有很多前来游泳的。
济南市民:“现在是济南市水质最好的地方。”
济南市民:“外地的很多看了抖音来游的。”
从早晨四五点到晚上九十点,在济南浆水泉水库游泳的人不断,男女老幼各个年龄段都有。
对于在这里游泳的危险性,大部分人都知晓。
济南市民:“断崖式的,下去就一二十米。看着浅,不会游下去一出溜就淹死了。”
济南市民:“可以游不过里面挺深,边上石头很滑,站不住注意安全吧。”
济南市民:“水性不好的最好别游,一定戴个浮袖。”
记者采访中遇到的以老年人居多,很多人是数十年坚持野泳的游泳健将。除此之外,也有从外地来济南旅游或工作的人群,以及刚刚开始尝试野泳的新手、年轻人。
济南市民:“都很厉害,都是些七十多岁的游泳健将。”
济南市民:“去年他们还不敢下,一个6岁多一个8岁多。慢慢就好了。”
记者发现,晚上9点多,依然有家长带着孩子在水库里游玩。“晚上人少一点,来也得5点半以后,要不太晒了。”
在浆水泉水库,随处可以看到“禁止游泳”的警示牌,管理人员时不时也会进行驱赶,因此,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里不能游泳,但他们都与管理人员“躲猫猫”,觉得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济南市民:“不让游,有管理人员撵,一撵大家就靠边在这洗脚。”
济南市民:“有水的地方都写这个,本来都有铁丝网都拆了。”
济南市民:“有管的,禁止游泳。”
济南市民:“他坐着船拿着喇叭驱赶,这是他的工作,转一圈就停那里。”
济南市民:“这个问题是你自己承担后果。”
除了游泳有一定的危险性,记者注意到,要到水边游泳,游客所走的路也是自行开辟的“野路子”。
水库东西两侧两个入口,都是有人把库区铁丝围栏破坏剪断之后,开出的“入口”。下水库的路都是碎石和泥土掺杂、坑洼不平的小路,尤其在下雨天过后,小路更加泥泞不堪,湿滑危险,因此更加大了“野泳”的危险性。
一位76岁的大爷已经野泳40多年,他对记者说,游泳对他们来说危险不大,倒是这路很有“挑战”。
“作为我们这些常游泳的,有路走就不错了,打一个软腿就滚下去了,尤其年纪大的,这个道能下来,还怕游泳么?就是个理念的问题,当官的觉得不出事就完成任务了。我们这些人野游惯了,实际要求不高,这里是精神最放松的地方。”
长期以来,济南有几个比较有名的野泳地点,除了浆水泉水库,还有砚泉、历阳湖、孟家水库、鹊山龙湖湿地公园等等。每个地方情况不同,但对游泳者来说,都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且一到暑期,总会成为“防溺水”的重点目标。
从记者采访来看,野泳长期有一个稳定的爱好群体,技术精湛,深谙水性;也有新手入门初学者,对于这样一个群体,这样一个活动,到底是该一律禁止,还是放任不管,有没有可能规范引导,变“危险”为“乐趣”,让“野泳”更加安全?
在济南浆水泉水库的显著位置,随处都有关于“禁止游泳”的文字、声音提醒。通过库区公示牌上相关管理单位人员的联系方式查询,得到的回复也都是:不能游泳,但没办法。
村居级库长:“游泳不行,我们禁止游泳,经常劝阻,但都不听。”
河道督察长:“很多人把护栏破坏了去游泳。不能游泳,很危险,现在对游泳没有处罚的说法。”
水库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只能劝阻,问题是市民不听啊,我们没有执法权,我们采取的措施是语音喇叭、围网、警示牌、冲锋舟巡查,他不听没办法。”
一位水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眼看着浆水泉水库成了网红打卡地,他们对野泳的游客只能尽到告知义务,一旦游泳出了事,只能游客自己负责。“成网红打卡地了,头一阵来十好几个南方的。禁止游泳,但游也不管,出了事不管。”
据了解,浆水泉水库最深的时候30多米深,目前已经达到20米左右,水下地形复杂,而且温差大。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库区安装了防护网,但因为经常被破坏,所以游泳的问题也“不管了”。
“以前不让游,撵,破坏网子就逮,最多的那年逮了七八个,现在不管了。”
浆水泉水库村居级库长告诉记者,这几年,他们光修防护网就花了不少钱,游泳这个事,他们现在管得“很矛盾”。“我们封起来都给我们剪坏,光修网子花好几万,修好了给剪坏,这不今天联系计划再修一遍。因为不让游泳啊,我们现在管得可矛盾了现在。”
对于很多地方求之不得、绞尽脑汁想成为的“网红打卡地”,这位村居级库长也高兴不起来。“什么打卡地,都是他们自己拍的,我们都很头疼,给宣传出去了都。”
除了村居级库长头疼,对于水库野泳行为,浆水泉水库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也束手无策。他表示,因为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水库禁止游泳,他们不好管。
“水库周边圈了一圈围网,白天修,晚上就剪开。为了市民安全,尽量劝大家伙不下去,但是劝不了。不好管,问区水务局、市水务局、区政府、办事处都问过,派出所公安都没有好的办法,没有关于水库禁止游泳的法律法规,没有这一块。”
城市野泳现象长期存在,如果严管不行,有没有可能因势利导,规范起来?
济南浆水泉水库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他们也考虑过这个思路,从技术上说是可行的,但仍需要相关政府部门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技术上可以,在南头平平,弄个泳池也行啊,不是不可以。我们水库也给办事处和历下区水务局提过,我们真是愁得慌,管又管不了。”
山东台特约评论员、山东齐鲁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蔡诚点评:我国《水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禁止游泳,但野泳的地方一般不在法律规定所涵盖的范围内,这是一个法律空白。
济南是泉城,亲水、近水是一大亮点和特色,像浆水泉水库这样的泉水野泳地,该如何管理,对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来说,无疑是个值得花心思调研的重大课题。
其实,同样在济南,就有其他好的做法,比如五龙潭公园就专门设置了一个亲水平台,供市民游玩。“简简单单一个亲水平台,足以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暑期。由此可见,对野泳的管理,堵不如疏。”
蔡诚认为,在相关法律规定存在空白的情况下,相关部门单位确实难执法,但是否可以考虑改变一下方式方法?变管理为服务,做好服务的文章。
“既然不能堵,管不住,就需要考虑用疏的方式,把问题症结疏导开。比如划定相对安全的区域,做好周边配套设施建设,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等等,把劝导员变成安全员,以此改变管理方式。”
同时,有关责任界定的问题,蔡诚说,规范化管理之后所配备的安全员并不是法定义务上的安全员,游泳者还是要对个人的安全负责。“如何管理好野泳,这是考验基层政府管理智慧的时候。既然老百姓都想来,说明是有需求的,基层政府需要做的是如何做好配套和服务,真正打造一个沉浸式泉水体验项目,成为各方都叫好的网红打卡地。”
他山之石:
浙江衢州等地有关部门主动开放了部分河道湖泊供市民百姓“野游”。泳池建在山野间,政府部门主动解决安全隐患,从“野游”变成“野能游”。
2023年年初,衢州市政府专门印发了防溺水安全工作方案,提出要建设一批“安全亲水”公开水域游泳场。提出了五个有:一是要有漂浮的划定区域,合理界定天然水域的空间,同时要有合理的水深和安全的保障条件;第二要有救生设施;第三要有安全警示标志;第四要有安全员;第五要有洗浴的更衣设施,因为要保护环境。
一系列改造提升后,“野游”的河道湖泊摇身一变,成了有安全保障、可免费游泳的公开水域游泳场。
衢州市的做法,得到了浙江省级部门的关注。2024年7月,浙江省河长办发出《关于学习借鉴衢州“野能游”经验做法进一步加强防溺水工作的通知》,对衢州的做法肯定和推荐。目前,浙江全省已建有49处“野能游”天然泳场。
相关新闻链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9283908793929283&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