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记|从“五要五不”看金融文化

文/董光强

前不久,在书橱偶然翻出一本“旧书”——《孔门理财学》。

此书由陈焕章于1911年在美国出版,被称为中国学者第一部系统探讨孔子及其学派经济思想的著作,是中华传统经济思想走向世界的早期探索。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期间,首次举办了金融文化论坛,与陈焕章系统阐释、研究儒家经济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与会嘉宾围绕“传统文化与现代金融”主题,畅所欲言、共谋发展,让我们从全新角度对文化有了更深的解读。

  

这场金融文化论坛,有何重要意义?

去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并将其概括为: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

可以说,举办金融文化论坛既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的具体实践,也搭建了促进不同文明间金融理念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必将为推动山东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诚然,“五要五不”是业界关注和现场热议的话题。

(中新社记者 沙见龙摄)

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这与“重信践诺”的道德准则一脉相承。

孔子强调“民无信不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金融行业则是以信用为基础,必须始终坚持契约精神。正如山东财经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彭红枫所言,金融的本质就是信用。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所长张杰分享说,美国学者威廉·戈兹曼在《千年金融史》中,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贝币聊起“货币超越”,数个而不称重,所以戈兹曼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就完成了对西方的货币超越。张杰进一步解释,这种货币超越实际上是信用超越,不靠货币本身的价值,而靠权威和信用,这种货币超越便是中国的特色。

其实,山东在现代金融实践中,也涌现出了不少优秀案例。比如临沂探索美德积分评价和金融转化机制,推出美德积分贷,既营造了崇德向善的氛围,又实现了“信用有形有价,美德成善成金”。

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这与“见利思义”的价值追求息息相关。

见利思义是孔子对义利观的准确概括。在新时代,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更需要追本溯源,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做到“义”和“利”的辩证统一。

金融具有功能性和盈利性双重属性,盈利要服务功能发挥。中国建设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金良表示,我们树牢正确的义利观,坚持国家利益优先、人民利益至上,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创造价值和利润,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中行稳致远。

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这与“执两用中”的处世哲学不谋而合。

放眼全国,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国经济顶压前行,稳中有进,向优向新,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发展潜力。我们既有“稳”的底盘,也有“进”的动力。

越是风高浪急,越要稳住阵脚,不能急于求成。新华保险党委书记、董事长杨玉成现场分享了从业多年的经历和感悟。他说,保险公司必须坚持稳健审慎的经营,比的不是谁跑得快,比的是谁跑得久。

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这与“革故鼎新”的开拓精神有机统一。

创新是推动金融业前行的动力。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兼职教授、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塞缪·达普说,创新是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创新才能驱动增长。

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中国农业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刘洪举例说,坚守服务“三农”初心,农业银行有1.27万个营业网点位于县域,是全国唯一一家网点覆盖所有建制县的金融机构。

作为“东道主”,济宁市委书记温金荣说,探寻文化根脉,启迪金融智慧。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既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又彰显了现代金融元素、金融理念,是“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在金融领域的生动体现。济宁将继续把金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这与“隆礼重法”的规矩意识不可分割。

金融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和滋养。青岛大学党委书记胡金焱说,依法合规在传统文化、在历史典籍中有着诸多丰富阐述。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必须强调法治金融,要不断强化金融监管,让依法合规、德法兼治、有效监管相辅相成。

传统文化与现代金融跨越时空又紧密相连。举办金融文化论坛意义深远,既“走进历史”,再次感受先贤的智慧,也“走出历史”,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转化为金融报国、金融为民的现代实践。中泰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洪表示,要以文培元,筑牢长效机制,让“软文化”变成“硬约束”。

在尼山,对话千年,融通古今。其实,金融的真谛不在于独善其身,而在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来源: 闪电新闻
编辑: 董光强
责编: 赵宇光
审校: 梁延菊
主编: 李翔睿
相关推荐
|
闪电热榜
扫码下载
闪电新闻客户端
|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