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言丨“链”上山东好品牌

一块玻璃能有多长?金晶科技用实力作答:9层楼高、26米长!“山东造”超白玻璃屡次刷新行业纪录。

一块屏幕能定义未来?海信用十年攻克RGB-Mini LED核心技术,撕掉“代工”标签,让中国屏定义高端。

一颗玉米粒能走多远?在东晓生物的车间里,答案是“从田间到全球”。

……

从精密零部件的毫米级精度,到万吨巨轮的破浪远航,再到智能装备的高效运转,山东品牌一次次突破极限的背后,是开放协同的产业链思维,比如:海信以链主身份构建的创新生态,其最新研发的RGB-miniLED电视,通过上万个芯片的精密控制实现三维控色,背后是联合芯瑞达等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的协同攻关。

当全球首款116吋产品在CES展拿下国际大奖时,不仅意味着中国企业在显示技术高地竖起了新的行业标杆,更展现了产业链的强大韧性。当无数个产业节点的突破汇聚成势,一个制造大省向智造强省跨越的华丽篇章正在奋笔书写,每一笔都镌刻着创新驱动的执着、产业升级的魄力,共同勾勒出昂扬向上的“山东曲线”。

乘势而上,以产业链的协同共生,让新兴领域在资源互通、技术共振中加速集聚。这种集聚,既降低了创新成本,更放大了协同效应:单个企业的突破能迅速转化为整个集群的竞争力,局部领域的领先可快速带动产业链条的整体跃升,实现核心技术的“破壁突围”。

青烟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的140余家企业,以青岛为龙头、威海为支点、烟台为纽带,勾勒出“铁三角”式协同生态。这种生态之下是完整的产业链和持续创新的“山东好品”,正在绿色船舶领域爆发惊人能量:攻克0.01毫米精度的氨燃料发动机,使山东在绿色船舶领域一路远航。

从单点突破到产业链再到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生态共生”的质变。如今,在山东的产业版图上,这样的“质变”正从点到面扩散,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的核心密码。

建筑材料产业链如坚韧的动脉,为新材料领域输送基础原料;

电子信息产业链似灵活的毛细血管,将精密制造能力渗透到各行业;

人工智能产业链像不断生长的脉络,持续撬动万亿级数字经济新增长……

产业链作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如同一条脉络贯通的动脉,为产业的持续运转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动能;品牌作为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志,恰似一面鲜明的旗帜,引领着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近年来,山东依托全国唯一的41个工业大类基础,有效织密组织体系、链接各方资源,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以链式效应激活产业生态的乘数效应,催生出一批扎根齐鲁、享誉全球的领先品牌。

从打破国外垄断的金晶玻璃,到领跑行业的动力装备,再到闪耀世界的海信“中国芯”……这些品牌既是产业链融合的成果,更是山东产业生态竞争力的鲜活注脚,在全球市场的坐标系中不断刷新“中国智造”的高度。

“链”启新方向,以抱团之智破解前行难题;“链”绘新未来,用协作之笔勾勒产业蓝图。

今天的山东好品牌,正以“链”赋能,在深度融合与高效联动中凝聚创新合力,铿锵步履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文/靖晓红


来源: 闪电新闻
编辑: 何树晓
责编: 靖晓红
审校: 黄鹏伟
主编: 崔维莉
相关推荐
|
闪电热榜
扫码下载
闪电新闻客户端
|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