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济南章丘“山水相逢、五镇趣玩”暑期旅游季活动开启
来源:济南市章丘区委宣传部
7月18日,“山水相逢、五镇趣玩”暑期旅游季活动在济南市章丘区文祖街道东峪翠谷景区开启。
据了解,今年以来,文祖街道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将文旅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全域接待游客25万人,综合收入超千万元,走在了章丘各街镇文旅融合发展前列。
资源禀赋之美,如诗如画
文祖的“火热”,与它的“禀赋”密不可分。
石子口村,往南与莱芜搭界,坐落在锦阳关西、长城脚下,居山涧之中。
“村如其名,石子口村,遍地是石头。”村党支部书记王化伟,年过花甲、中等个头,见证了村子从穷到富的过程。
“多年前,村子是个穷窝窝。遍地是石头,种庄稼不长,大伙改种树,可村子藏在山沟沟里,交通不便,果子卖不动;老百姓地里刨不出几个钱,只能外出打工,有手艺的去打铁,没手艺的干粗活。”那时候,王化伟也是一筹莫展,“村里多数房子都闲置了,有的房顶没了,有的已经塌了。”
2017年,大学生孙同山与团队正在济南周边寻找山村,计划打造民宿,发展乡村旅游,一番调研后,选定石子口村。“村子有独特资源优势,倚靠长城,锦阳关、烽火台、古山寨等古迹风貌完整;建筑由石头砌筑,保留了原始村落风貌,韵味足;乡村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生态好。”孙同山说。
近年来,村里争取资金,修公路、建广场、治河道,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开发要因地制宜、以保护为主,尊重村落原貌。”孙同山说,“石头是村子的特色。我们租借民房加以改造,保留了独具特色的石头房,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固修缮、‘点石成金’,打造外朴内秀的特色民宿。”
如今,“一廊五区”全域旅游框架拉开,以“齐鲁古道·文旅走廊”为轴线,三德范文旅核心区、东张山水体验区、驻地文创产业区、三元都市田园区等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千年文脉跃动出新的神采。
人才涌流之美,如诗如画
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强村富民,离不开人才。聂阳是优秀代表。
“农业大学学子,是有一定社会使命、社会责任的,我想把这个专业学精,并学以致用。”考研时,聂阳毅然放弃了考回家乡江苏的想法,而是选择了深耕食用菌专业,“我相信通过本科4年、研究生3年的专业学习,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满足创业需求,所以毕业后,毅然决定创业。”
2018年7月,聂阳带领团队在德州创立了山东三生万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决定将企业迁到章丘发展。
“在一开始落地的过程中,政府帮我们积极协调土地,协调水、电、路,提供了保姆式、管家式的服务,让我们感受到了关怀和温暖。”说起当年落地文祖,他直言,对于创业青年学子来说,这种服务非常重要。“到了陌生的地方,当地政府的帮助,让外来创业者能够很快融入其中,走上发展正轨。”
2022年1月,流转土地6.7公顷,在文祖街道王黑村建起百菇园,配备了自动化菌种生产线、无菌车间、恒温培养室、数字化智能出菇房、低温保鲜库等。同年,聂阳团队参加了第四届中国·济南新动能国际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食用菌种植技术再次引发关注。
当年秋天,三生万物科技在文祖、明水、圣井、绣惠、普集5个街道推广羊肚菌种植20多公顷,产值达到1500万元,公司承诺产品100%回收,让农民放心大胆地靠“种蘑菇”赚钱,赢得了周边群众的信赖。
“我们将不断培育壮大食用菌产业,推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建立集研发育种、种植示范、技术培训、冷链仓储、初深加工、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食用菌基地,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说起发展,聂阳的眼神里充满了坚定。
聂阳是文祖街道实施人才招引的一个缩影。
“我们着眼产业发展需求,引进不同层次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先后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建立实践教学关系,与山东农业大学建立合作指导关系,引进山东农业大学李岩博士团队,吸引彭飞、杨剑等农村新兴产业负责人扎根,把年轻化的思维、智慧、眼界、能力带到了农村。”孟园园说,街道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试验田”,为不同类型人才创业提供缓冲期和个性化服务,利用党建综合阵地、电商直播平台等载体,为人才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和空间。目前经形成了75人的优秀人才库。
久久为功之美,如诗如画
“今年的第一届齐长城文化旅游节火出圈,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孟园园对此有自己的看法。她说,从提出打造“诗画文祖”品牌,到因地制宜布局特色产业,从完善基础设施,到集中连片打造,已经五六年的时间,历届党工委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就像燕子衔泥,行而不辍、久久为功,从而培育出如诗如画的文祖。
“有点出乎意料的是,没想到游客数量排街镇文旅之首。”孟园园说,“由于财力紧张,街道没有资金开展节庆活动,就采取‘街道提供政策服务,村里开展自行招商’的办法,结果二十二个村,一个都不落;活动各具特色,村村争先恐后。这是党建引领的作用。”
走进青野村,“五音戏很有地方特色,胭脂一剧有现实教育意义”的标语格外醒目,这里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音戏的发源地。
“我们这个村866户,2596人。五音戏是我们实现文化振兴的根脉。”50多岁的村党支部书记马本利,曾经在外创业,2021年村两委换届返乡。当时,村庄管理混乱,班子人心涣散。在街道党工委指导下,他以抓党建为突破口,聚焦党员队伍建设,严明纪律、强化管理,使村内风气有了明显改变。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修建生产道路、改造污水管道、扩建水井、整修线路,解决了群众生活难题。推进“1591”网格化积分制管理体系,实现了“党建+微网格+积分”联合发力,村两委的公信力越来越强……几年下来,班子强了,人心齐了,风气正了,干劲足了。
“我是听着五音戏长大的,有着浓浓的乡愁。这几年,建成了五音戏文化园,编纂了图书《中国五音戏》,开设五音戏课堂,培养青少年传承人,建设了五音戏文化一条街,开展演员培训、组织巡回演出,直接受益群众50万人以上。”言语之间,马本利满满的成就感。
党建引领三变改革,受益较大的是水龙洞村。
“我们村常住人口900多人,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村集体增收渠道较少。”村党支部书记吴强说,以前无产业、无基础、无优势,增收乏力。
变化开始于2021年。章丘在全域推行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三变改革。水龙洞村坚持党建引领,把握改革机遇,盘活闲置资源,开展土地租赁,引进济南亨利管理有限公司、月亮湾农家休闲园,创办绿豆粉皮加工厂,培育莲福慧有限公司的金银花种植和牡丹园生态农产品加工产业……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1万元。
透过青野村和水龙洞村,折射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际成效:2024年,储备培育村级后备力量75名;打造青野村、水河村2个基层党建示范点;谋划联村发展产业20个,构建“一工作区一特色一品牌”的发展格局。立足三大优势,打造以三生万物、郎山药谷等4个农业项目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围绕“齐鲁古道 文旅走廊”,打造以东张山水、东峪翠谷等5个文旅项目为核心的全域旅游产业格局。实施“诗画文祖”风貌提升项目、西窑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探索宅基地有偿退出模式,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让闲置资源“活”起来,让农民口袋“涨”起来……
离城市不远、离自然很近、离文化更亲,如今的诗画文祖,不只有如诗如画的风光,还有如诗如画的产业、如诗如画的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