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作为全人类的共同命题,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粮食减损是提高粮食安全和营养水平的必由之路,同每个国家、每个人息息相关。近年来,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关于节粮减损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践行2021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济南倡议》,突出“六个强化”,多措并举、系统发力,推动粮食产后节约减损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完善节粮减损制度体系。2024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正式施行,这是中国旨在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首部专门法律。其中对“粮食节约”作出专章规制,标志着粮食全链条节约减损步入依法治理新阶段。2021年以来,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按照中办、国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部署,聚焦部门职责,紧扣关键节点,强化政策引领,先后印发《粮食节约减损健康消费提升行动方案》《关于粮食节约减损的指导意见》《粮食产后节约减损行动方案》,与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原粮运输减损技术指导意见》《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2024-2035年)》等文件,对推进粮食产后节约减损作出具体安排,依法管粮治粮节粮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二是强化为农服务,助力农户储粮减损增效。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全国建成5500多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基本实现产粮大县粮食产后服务全覆盖。近年来,在应对连阴雨、暴风雪等极端天气中,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及时提供清理、干燥、收储等服务,有效发挥助农减损增收的重要作用。同时,已累计为全国农户配置1000万套科学储粮装具,有效降低农户储粮损失。据调查,我国农户储粮损失率已由十年前的8%降至3%左右。
三是强化绿色优储,推动粮食储存减损降耗。深入实施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推进高标准粮仓建设和现有仓房升级改造,粮仓气密性、隔热性等关键性能进一步提升。指导各地因地制宜推广应用绿色储粮技术,在首批59家粮食仓储企业开展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目前,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7亿吨,“四合一”储粮技术(粮情测控、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谷物冷却)在国有粮库普及应用,全国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2亿吨,应用气调储粮技术仓容5500万吨,控温、气调、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等绿色储粮技术应用比例不断提高。据调查,我国粮库储粮损失基本消除,粮食储藏周期内综合损耗率控制在1%的合理范围内。
四是强化科技创新,促进粮食资源综合利用。在技术支撑方面,组建国家粮食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推进节粮减损技术研发和应用;建设国家级科研平台“粮食储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针对粮食清理、干燥、储藏等环节突出问题,集中开展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融合创新;启动实施“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指导有关单位加强全谷物健康食品创制研发,改善居民膳食和饮食健康。在标准引领方面,围绕节粮减损、绿色优储、适度加工等,不断健全完善标准体系。发布《小麦粉》《小麦麸》《大米》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通过标准引领、技术升级等,推动提高粮油产品出品率。鼓励粮油加工企业生产更多绿色优质、营养健康的粮油产品,积极挖掘米糠、麸皮、豆粕等综合利用潜力,不断提高粮食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五是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节粮减损浓厚氛围。积极开展节粮减损科普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粮食行业创业、创新、节俭、奉献的“四无粮仓”精神和“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优良传统。突出典型示范引领,组织开展全国粮食储存节约减损“小发明小创造小创意”征集活动,评选“十佳”案例和百余项实用技术并推介,促进各地交流互鉴;精心组织“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粮食减损增效”“全谷物 好营养 更健康”等主题宣传,策划拍摄“节粮减损·专家谈”“农户储粮·专家说”等系列科普视频并广泛宣传,全社会爱粮节粮的氛围日益浓厚。
六是强化国际合作,分享中国粮食减损经验。持续推动与“一带一路”国家交流粮食减损理念、政策、技术和做法等,开展联合研究、技术示范、人才培养等合作交流;加强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等相关国际组织的合作,深化粮食减损南南合作,开展政策对话、技术交流、人员培训、知识分享等,助力一些发展中国家提升粮食减损能力,推动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推进粮食节约减损工作,是一项造福全人类的系统工程、长期工程。下一步,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立足职能职责,聚焦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以钉钉子精神推动粮食产后节约减损持续走深走实。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持续抓实粮食储存减损工作。指导各地不断改善农户储存条件,进一步优化粮食产后服务,更好助农减损增收。继续拍摄制作“农户储粮·专家说”系列科普视频,加强农户科学储粮技术指导和培训,引导农民不断增强科学储粮意识、提升储粮技术水平。深入实施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分生态区推进绿色储粮技术创新系统集成应用,以点带面推动提质增效,在粮食安全储存、减损降耗的基础上促进绿色优储、保质保鲜。
二是持续强化科技支撑和标准引领。抢抓国家“两重”“两新”政策机遇,大力发展智能化扦检设备、平房仓散粮自动进出仓设备、绿色高效清理烘干设备、粮食高效物流装备等,加快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升级应用步伐;推广应用低温升和柔性碾米等数字化、智能化加工设备,促进粮食资源综合高值利用。开展粮食适度加工标准化试点,进一步健全完善节粮减损标准体系;推动实施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大力引导发展全谷物产业。
三是持续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常态化开展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公益宣传,精心打造“全谷物 好营养 更健康”等宣传品牌,引导居民爱粮节粮、健康消费。围绕农户储粮、产后服务、粮库储粮等,征集挖掘粮食产后节约减损典型案例,今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期间我们将进行大力宣传,着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时,推动与“一带一路”国家交流粮食减损做法,深化粮食减损南南合作,促进粮食减损多边合作,分享中国粮食减损经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通讯员:李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