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24日讯 (山东台综合广播 于依民 李文轩 实习记者葛佳琦)
一位农家哑妇,一口救命乳汁
沂蒙红嫂明德英,用大爱守护战士
沂南县马牧池乡的常山庄
是沂蒙红嫂的故乡
也是沂蒙精神的重要发源地
这片红色土地上
曾诞生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
在沂蒙红嫂纪念馆
那些文物无声诉说着难以忘怀的历史
见证着沂蒙红嫂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

明德英
沂南县岸堤村人
1岁时因病致哑
从懂事起就以讨饭为生

25岁时
嫁给了马牧池乡横河村的李开田
因夫妻二人无房无地,生活困难
村里的党员动员乡亲父老
让他们到村西面的李家林看坟墓
他们在坟地的旁边搭了个团瓢屋居住
明德英终于有了一个安定的家

1941年11月
日军突然集结了大量兵力
包围了驻扎在马牧池村的
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
一名小战士在掩护转移时身负重伤
撤退到明德英看护的李家林里
当时,明德英正在床上喂孩子
看到门口站着一位浑身是血的战士后
急忙从床上下来
用手比划着将他引到
附近一个空坟子里藏起来
很快,鬼子追了过来
当发现她是个哑妇时
就比划着问这个八路跑到哪里去了
明德英毫不犹豫地朝西山指了指
敌人信以为真,向西山追去了

看到搜捕的鬼子走远后
明德英赶紧到附近的空坟子查看
只见这个八路军战士
因为失血过多已昏了过去
为了救人
她来不及多想
毅然解开衣襟
把乳汁一滴一滴
滴到了战士的嘴里
救了他的命

明德英只是个普通的农家哑妇
但是在无声的世界里
她坚信共产党八路军
才是自己的救星
是自己的亲人
在小战士生命垂危的时刻
她冲破了封建观念的束缚
做出了乳汁相救的大爱壮举
为了给受伤的小战士补充营养
明德英和丈夫把仅有的两只母鸡杀掉
炖汤给小战士喝
半个月后,小战士含着眼泪
告别明德英夫妇,奔赴抗日前线
明德英留下的烟叶以及家用的储粮器皿 沂蒙红嫂纪念馆藏
1960年
著名作家刘知侠
根据明德英乳汁救伤员的情节
创作了短篇小说《红嫂》
首先提出了“红嫂”的称谓

小说《红嫂》又被改编成
京剧《红嫂》、舞剧《沂蒙颂》
电影《红嫂》等艺术作品
20世纪70年代初
中央芭蕾舞团创作
演出舞剧《沂蒙颂》
将明德英的故事传遍了全国

战火和硝烟散去了
可明德英对人民子弟兵的
感情始终没有变
新中国成立后
她继续为部队
做军鞋、缝鞋垫
直到去世

2009年
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
明德英被评为100位
“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她和杨开慧、刘胡兰、江姐等
是其中为数不多的女性英模人物的代表
明德英也是这100位英模人物中
唯一一位普通群众

她的名字
是千万默默支持革命的沂蒙妇女的缩影
她的故事
是军民鱼水之情最生动的体现
跨越八十多年
明德英身上体现的沂蒙精神
依然闪耀着永恒的光芒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岁月,中华儿女在烽火硝烟中展现出的坚韧意志与深厚家国情怀,至今仍令人动容。
一件件革命文物,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成为那段峥嵘岁月无声的见证者。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山东广播电视台《寻馆记》栏目推出“文物里的红色记忆”系列特别策划,以革命文物为线索,带观众回溯烽火岁月,铭记抗战历史,感悟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