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 挑大梁 · 海上新山东丨“蓝鲲02”浅海精准打桩 筑牢海上光伏根基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11日讯 山东拥有3505公里的海岸线,海上风电、海上光伏开发方面占据天然优势。山东海工企业自主设计建造的海上风电安装船、海上光伏打桩运维船,助力一片片海域转变为新时代的蓝色粮仓和绿色电厂。

黄海之畔,青岛鳌山湾海域,太阳能资源丰富,海底地形平坦,是建设光伏项目的理想之地。正是看中这里优越的地理条件,中电建投资上百亿元上马了海上光伏项目,但海上安装作业刚启动就遇到了不小的挑战。

山东蓝鲲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安全管理部部长柳洪胜说:“特别是涨潮落潮,水域就很浅,船就托底了,等于是搁浅了。”

海域水浅,低潮水位甚至不足一米,项目亟需一艘适应鳌山湾潮汐变化、海底地质条件的海上光伏打桩运维船,山东海洋集团承接了这项任务。

山东海洋集团蓝鲲海工工程部部长张雷说:“在这个项目中开发过程中,一个是海域水浅,再一个整个海区的涌浪影响还是比较大,同时整个厂区7000多根桩,在打桩的过程中需要频繁地移动定位。”

面对多重考验,山东海洋集团蓝鲲海工专门成立了40多人的研发团队,针对性地研发高效光伏打桩运维船。

山东蓝鲲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工程部副部长张国华说:“这条船船长是64.9米,船宽是28米。作业吃水是1.3米,这样能够满足在沿海区域的浅水,低潮位的作业要求。我们同时配备了一台46米的打桩机,能够在不同的海域、不同的地质条件下进行可控的插桩定位。”

打桩,是海上光伏项目的基础,直接决定着平台的稳定性,是抵御台风、巨浪等恶劣天气的关键一环。每根管桩有7吨多重,桩基顶部直径却仅有60厘米,在茫茫大海中,堪比“穿针引线”。运维船不仅要精准定位,还得稳稳落桩。

张国华说:“这根桩长度是26米。我们现在的沉桩精度是正负5厘米左右。动力定位系统可以实现船0.2米到0.3米的精度定位。”

柳洪胜说:“管桩机确保在管桩拎起来以后,在入海一刹那,还有个抱桩器辅助定位,集聚点对了,然后开始入海落桩,就这个点是最难控制的时候。”

研发团队反复试验,在抱桩器上增加滑移系统,实现稳固控制,并能够实时监测沉桩过程中的数据变化,分阶段调整,直至管桩满足技术要求。

凭借创新系统的默契配合,从去年底投入施工以来,“蓝鲲02”已经高效、精准地完成了一千多根光伏桩的沉桩工作。

张磊说:“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单根桩不足40分钟的打桩效率,这个在国内目前我们是打桩效率最高的。下一步,围绕着海上光伏、海上风电等海上新能源领域,扩大我们的装备集群,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中电建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一期已经成功并网发电。2025年,山东提出新增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量超过2000万千瓦,已布局“环渤海”、“沿黄海”两大千万千瓦级海上光伏基地,助推山东绿色低碳转型再提速。


来源: 山东新闻联播
编辑: 程铭
责编: 王全
审校: 王全
主编: 刘畅
相关推荐
|
闪电热榜
扫码下载
闪电新闻客户端
|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