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枣庄市民赵女士在开车的时候闯了红灯。根据她的说法,当时自己开车路过一个丁字路口,压根没发现对面的信号灯是红灯。

赵女士告诉记者,此处信号灯附近有红瓦,还有红色标识,旁边还有丝瓜秧。看不清红绿灯,特别是红灯。
记者在现场看到,绿色的丝瓜藤、后方建筑的红色瓦片和旁边的红色村庄指示牌,几个物体的颜色都与信号灯颜色接近。高度也基本与信号灯杆齐平。不仔细看,很容易模糊成一片色块,形成视觉干扰。赵女士告诉我们,直到手机收到违章信息,自己才知道这里原来有个信号灯。

赵女士说,自己和同事俩人,在开车的情况下, 一个月经过这里七八次,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个信号灯。直到收到信息,她才知道违章了,扣了6分,200块钱。

之后,赵女士对违章信息进行了申诉,她认为,自己之所以闯了红灯,是信号灯标志不清晰导致的,要求重新处理这条违章信息。
赵女士告诉我们,在她提交投诉后,相关部门给出了回应,称此处安装的信号灯符合国标。记者了解到,根据《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规定,不同类型红绿灯的标准高度有所不同,机动车信号灯采用悬臂式安装时,高度为5.5米至7米,采用柱式安装时高度不应低于3米。根据规范,赵女士反映的信号灯并不存在高度问题。那对于此处信号灯周围易混淆视线的物体,又该如何处理?记者和赵女士一同来到了枣庄市公安局山亭分局交通管理大队了解情况。

枣庄市公安局山亭分局交管大队交管科二级警长闫翔说,当时接到群众诉求之后,他们联系相关部门,到信号灯路口现场进行了实地查看,发现信号灯安装完全符合国标标准。群众反映此处的村庄标识牌和绿植有遮挡视线的问题,对信号灯观测确实有一定影响。
闫警官告诉记者,赵女士反映的这个信号灯,今年三月份刚启用,在安装时,周围还没有长出绿色藤蔓,随着夏季生长,才逐渐形成遮挡。对于此处的信号灯问题,他们已经和相关部门对接,下一步将对标识牌和绿植进行处理,在信号灯前段设置提示设施,让通过路口的群众能提前发现前方有红绿灯,按照交通信号灯通行,保障通行安全。
齐鲁时评:填平“隐形陷阱” 莫等记者参与才行动
红瓦覆顶、绿藤缠绕间,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的信号灯成了“隐形陷阱”—— 市民赵女士和同事多次路过竟毫无察觉,最终因误闯红灯被扣6 分、罚款 200 元。这张罚单的背后,不仅是藤蔓疯长、红色标识与红灯混淆的视觉干扰,更暴露了城市管理中 “重合规、轻实效” 的短板与响应惰性。
明明信号灯被遮挡问题对交通参与者已造成视觉困扰,赵女士申诉时却只得到“安装符合三米国标”的回复,相关部门对实际遮挡隐患不做干预;直至记者跟随赵女士一同前往交管大队,才换来“清理绿植广告牌、增设提示设施”的承诺。这种“市民投诉无果,记者介入才被动行动”的模式,让群众为管理疏漏买单,也消解着公共服务的温度。
交通设施的核心是保障安全与公平,绝非仅满足“符合标准”的纸面要求。期待相关部门跳出“被动响应”的惯性,主动定期巡检设施周边环境,及时消除遮挡隐患;更要重视群众诉求,别让本应守护安全的信号灯,变成需靠“记者介入”才能显形的民生痛点。
齐鲁频道记者 刘丽 李晨阳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