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3日讯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房华 刘子洁)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在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国家战略背景下,中国广袤的乡村正经历着历史性变革。从产业升级到文化传承,从人才培养到生态治理,无数小村庄的命运与大国发展的脉搏紧密相连。从今天起,本台推出系列报道《大国小村》,通过深入乡村基层的纪实报道,展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小村”的蜕变与坚守。今天推出第一篇《大户陈家村的生态振兴路》。
金秋九月,硕果盈枝。山东烟台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村,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与忙碌的气息。
村民刘洪文正忙着清扫村容,谈及村里即将迎来的大事,他脸上满是自豪:“我们村要举办全国农民丰收节嘛,打扫干净一下,美化一下环境。大户是我的家,美化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将在大户陈家村举办。当记者来到村里采访时,村民们正紧锣密鼓地排练着丰收节晚会的情景剧。
欢笑与台词交织,满是热闹。大户陈家村宣传负责人王招玲:“咱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情景剧是我们今年 23 号晚上的一个重点节目。那这个情景剧他的全部演出人员都是由我们的村民、员工,还有我们的荣誉村民,你像小轮车的在这训练的孩子,没有任何一点的演员的基础,也没有这种演出经验,在这用我们的真实的经历,真实的情感去展现我们大户陈家的历史。”
眼下正是葡萄采摘季,站在大户陈家村的山顶远眺,万亩葡萄园连片铺展。葡萄藤下,村民刘希荣大娘随手摘下一串晶莹剔透的阳光玫瑰,笑着和记者分享着丰收的甜蜜:“哈哈哈哈哈哈,真甜呐,特别特别的甜,朋友们一定要来品尝!”
微风拂过,清甜的葡萄香气沁人心脾,连片的果园与错落的村居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绚丽的庄园秋居图。可谁能想到,这里曾是一片“种啥都难高产” 的穷山沟。
记者:咱们这片地以前是种啥的?刘希荣:基本上是丘陵薄地,光好种个地瓜花生小米,高经济作物是种不出来。
记者:那你什么时候开始在这种阳光玫瑰的?葡萄园大娘:我就 11 个年头了。
记者:怎么想起来要在这种阳光玫瑰。葡萄园大娘:是我们村的领导想奔大户陈家村民致富,出去考察了好多地方,最后决定葡萄种植是高经济作物,就发展了这一片。
2012 年,大户陈家村党支部书记陈同海决心改变贫穷落后的村容村貌。他牵头与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胶东综合试验站联系,仅用不到一年时间就引进了高端水果种植科研人员。当一个博士团队带着 12 个葡萄品种 “落户” 这里时,没人能想到,这片曾经 “靠天吃饭” 的土地,日后会蜕变为 “万亩高端水果生产基地”。农业专家、植保研究员高坤金:“那个时候是撂荒地,你进来一看,是比较荒凉的,后来因为咱这个大户庄园,咱不是村社合一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然后陈书记,他确实是有情怀的一个支部书记,想把社区周围的老百姓,叫他们活得有尊严、活得体面,要在自己的家乡有钱花、有好日子过。所以说他就牵头通过集体流转周边的土地,有一个什么措施呢?关键就是梯改坡。把过去一些小的梯田整合改造成坡地,这样一是把土地面积整合了,另外关键是利于咱们现在所实现的机械化,包括水肥一体化区域的规划,包括这些耕作机械、植保机械的使用,所以说,现在园区的面貌和 13 年以前的面貌,是天壤之别,也就是说“旧貌换新颜”,其实对这个地方是非常非常一个准确的表达。”
北纬 37 度的黄金纬度、温润适宜的气候、洁净优质的水源,赋予了烟台水果得天独厚的优良品质。近年来,大户陈家村牢牢抓住这份 “生态馈赠”,积极推广生态种植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大力发展绿色农业,苹果、葡萄等特色农产品不仅畅销全国,更成功走出国门,成为村民手中增收致富的 “金色名片”。农业专家、植保研究员高坤金:“现在已经是完全达到了生态化的一个果园要求。这 13 年来几千亩的这个园区,包括苹果和葡萄,我们没有使用任何一滴化学除草剂。所以说你看这几年我们整个大户庄园的这个品牌是越来越响亮了,就是基于这么一些健康的土壤,健康的环境,包括大气、水,我们都是要讲究生态嘛。”
从昔日的 “穷山沟”,到如今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大户陈家村凭借对生态优势的精准把握与创新实践,绘就了一幅 “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如今漫步大户陈家村,石基青砖青瓦的胶东民居错落有致,家家户户皆是整洁雅致的美丽庭院。记者随机走进一户被评为 “美丽人家示范户” 的院落,主人刘大叔热情地迎了出来。
记者:你好,刘大叔。刘大叔:你好
记者:哇,我们走到这看到您家太漂亮了。刘大叔:哈哈,行啊,一般化,可以!
记者:我看您家被评为了“美丽人家示范户”,这是怎么被评选上的?刘大叔:这个评选过程是村民代表提议、全体这个村民评选的,评的,评了以后由村委颁发的,每年开表彰会,有文明家庭、好婆婆、贤媳妇,村里进行表彰,这多年来一直这样就延续下来了这么个过程。
记者:这些年您觉得咱们这个大户陈家村有什么变化?刘大叔:这几年我们村的变化可大了,白天你上咱这看看这个果园连片,硕果累累的哈,晚上灯火一片,我那儿就像小城市一样,我作为我们大户陈家村一个老百姓,感到非常高兴,也自豪!
生态之美,更点燃了乡村旅游的热度。村里依托青山绿水的自然禀赋,成功打造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开发出彩虹滑道、天路飞车等特色生态体验项目,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打卡。近三年,村里已承办国家级、省级各类赛事近百场,直接带动周边 12 个村集体年增收超 200 万元。户外露营、村 BA 联赛等体育活动也成了村民的新乐趣。在村里的小轮车集训中心,来自烟台市竞速小轮车训练车队的运动员们正加紧训练,谈及在这里的体验,他们赞不绝口:“这里风景很好,有新鲜空气,然后有好吃的水果什么的,训练的时候都能看见,然后在这里训练,我感觉非常的好。”
大户陈家村的华丽蜕变,生动证明了生态振兴绝非单纯的环境保护,而是集产业升级、文化传承、民生改善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在这里,“绿水青山” 真正转化为了 “金山银山”,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齐鲁样板”。大户陈家村村委会主任助理张文卿:“以前村里都是土路,可以说是车一过,尘土飞扬。经过这些年的建设,村里路逐渐从土路变成了水泥路,现在我们又铺成了柏油路,这些路甚至还入选了这个千里滨海廊道,逐渐的把大户陈家村里从一个落后的山村状态变成了现在一个美丽、生态美的这样一个旅游村。除此之外,我们还借助我们万亩葡萄地中的这些道路的基础,建设我们的山地自行车集训中心,可以说那些运动员来到这里,在葡萄架下骑行穿梭,不仅有体育的激情,也有生态的美好,甚至能闻到葡萄的芳香。”
秋分已至,硕果满仓。大户陈家村的实践,正是山东乡村生态振兴的生动缩影。这个胶东小村正以崭新姿态,迎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到来。届时,这个小山村将全方位展现农业大国乡村振兴建设的新图景,让丰收的甜蜜与喜悦,从田间地头传至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