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4日讯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今天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对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实施意见》进行解读。
根据《实施意见》,山东聚焦解决人民急难愁盼问题,围绕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部署了5个方面任务,包括实施片区综合改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空间品质、严格历史文化保护,全面促进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文脉赓续、品质提升。
围绕实施片区综合改造,《实施意见》明确了城市更新重点片区,谋划实施老旧街区、老旧厂区、城中村等重点工程,“留、改、拆”并举,统筹资源、一体设计、分步实施。改造整治老旧小区老化管线,支持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完善停车、充电、消防、通信等配套设施。持续推进既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以及无障碍、适老化、适儿化等改造。从城区到小区再到住房,在不同维度上提出任务要求,不断提升城市宜居性。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实施意见》提出,要完善“快”“慢”“停”等复合一体、换乘便捷的城市交通网络,促进交通设施供给和更新强度相匹配,推进职住平衡。持续排查整治城市各类基础设施安全隐患,统筹实施燃气热力、供排水等建设改造,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打造基础数据平台。深入开展建筑垃圾常态化整治、生活垃圾分类。针对当前存在的基础设施短板和风险,进行系统化改造,持续增强城市功能。
聚力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山东将充分利用存量闲置房屋,科学设置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优化设施布局,增加托育、养老、文化、体育、卫生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稳步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应急避难场所、公共消防设施、海绵设施等建设。通过城市更新为各类服务设施建设提供有效载体空间,增加应对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的弹性空间,提高城市生活便利度和韧性。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山东将持续完善城市结构性绿地和绿道网络,建设群众身边的社区公园、口袋公园。鼓励有条件的建筑新建、改建屋顶花园、立体绿化,推动打造“百姓园林”。加强城市公共空间营建,布局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提升建筑立面、广告牌匾、景观照明、城市家具等艺术美感和文化气息。满足群众休闲、健身、社交等需求,提供更多品位高、服务优、距离近的生态空间、艺术空间,提升城市风貌特色,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根”与“魂”。在城市更新工作中,山东将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坚持应保尽保,开展老城区和老街区专项调查,形成新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历史建筑潜在对象名录,建立预保护制度。对涉及老街区、老厂区、老建筑的城市更新项目,实行“先调查、后建设”,确保不出现建设性破坏问题。通过调查划定红线和底线,作为编制相关规划、制定项目方案、工程建设实施的重要依据和先决条件。强化本体保护,推行小规模、渐进式的微更新理念,修复历史文化街区,修缮历史建筑,改善街区人居环境,提升市政基础设施水平。定期开展历史文化保护专项评估,围绕“找、保、修、用、管”等工作维度,做到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全覆盖,坚持问题导向,压实闭环监管。创新活态传承,明确历史文化产业特色和转型方向,推动传统文化现代生活有机融合,打造宜居、宜业、活力街区,吸引年轻群体旅游打卡、创业生活。探索保护利用新机制、新模式,加快建立以居民为主体的保护实施机制。加强城乡历史文化宣传阐释,形成一批展示齐风鲁韵、弘扬山东历史文化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