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8日讯 从依靠经验的传统制药,到数据驱动的智能制造,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产业链智能化改造,重塑中药产业生态,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山东省中医药产业规模超千亿元,是名副其实的中医药大省,其中步长制药作为区域产业龙头,位居中国医药工业营收百强,核心产品稳心颗粒年产能突破20亿袋,全国市场覆盖率超80%,每天服务患者500多万人次。
据记者了解,仅需一台平板电脑,就可以看到在步长制药的智慧药田,能够实时监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从而保证药材质量。而在生产环节,高精度瞬态机器人协同作业,高速灵动视觉捕捉技术精准分装,让生产效率提升50%。在市场端,企业的“药物警戒信息化系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步长制药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产业链闭环。
作为扎根菏泽超过20年的中药行业领军企业,步长制药在多年前就将目光瞄准了智能化转型。然而,中药产业人工操作环节多,改造难度大,以明星产品稳心颗粒为例,它的生产过程存在粉尘控制难、体力劳动繁重、工序衔接不畅等多个痛点。
据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赵菁介绍:”药材的种植一直到临床的使用,它的产业链是最长的,中药企业利润是非常薄的,没有那么多资金,包括工艺、包括整个厂房、生产设备、怎么样和智能化相结合,全是我们自己的员工在做这些设计和操作。”
近年来,步长制药迎来了加快转型的契机。2022年《山东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方案》出台,步长制药的稳心颗粒车间改造项目入选国家工信部示范项目,先后获得国家和省级财政资金扶持3500万元。企业对稳心颗粒板块厂房重新设计、建设,集成物料精准输送、高稳态制粒和智能干燥三项技术创新,有效破解了生产瓶颈,率先在中成药固体制剂领域迈入自动化生产新阶段。
“产能较过去提升了将近两倍,我们能耗降低了40%,这对于中药来讲是非常了不起的,工人从体力劳动变为现在的一个脑力劳动。”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沈锡春告诉记者。
改造后的生产线集成了物流机器人、连续制造等智能化技术,通过温度精准控制系统,再现传统中药制作的工艺精髓;数据采集系统实现生产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处理。年产能较改造前提升了两倍多。
与稳心颗粒的“推倒重来”不同,丹红注射液生产板块的智能化改造采用“渐进”模式。企业根据不同中药产品的生产工艺特点,探索差异化的改造路径。
“我们就是根据法规,根据行业技术的进步,我就在小改。成本压力也会小,因为持续改,咱技术也不断在升级。”山东丹红制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臣臣告诉记者。
丹红注射液的老厂房内部焕然一新,适用于抗震、保温软质包装的玻璃瓶智能包装生产线投入使用,在产品质量控制环节,AI深度学习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据王臣臣介绍:“我们这个是用的AI智能算法,就是用来深度学习,我只有补不良品进去,不良品越多它就检测越准确,误判也会越低,它不停地在学习。”
目前,步长制药已经有473项生产工艺、装备和药品专利,前端智能化种植、全程可追溯;中间通过原料精准输送、智能制粒、AI检测分装生产实现了深度革新;末端应用全程预警监测。这条贯穿“田间”“工厂”“病房”的数字化链条,为中药行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只做一个点,这不叫中药的绿色智能制造,必须把全产业链包在里头,真正为我们中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中药的核心竞争力,新质生产力提供数字化智能制造的模型。”赵菁感慨道。
记者手记
每一袋稳心颗粒、每一支丹红注射液,都凝聚着“守正创新”的匠心智慧。千年制药技艺与现代智能技术在绿色工厂中交相辉映,传统中药插上了“数字之翼”。以创新为笔,以科技为墨,步长制药续写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时代新篇,为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描绘出崭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