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公布了今年1-7月经济数据。透过这些数字,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经济大省的稳健步伐,更是在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下,山东以务实之策、创新之力、改革之勇,推动经济实现质效提升的生动实践。
其一,工业“压舱石”作用凸显。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不仅高于全国水平,且增速较上半年进一步加快。化工、农副食品、电气机械等传统优势行业保持两位数增长,彰显山东制造业根基之厚、升级之效。更值得注意的是,41个行业中35个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超85%,表明工业经济的回升具有广泛基础。
其二,服务业“稳定器”功能增强。 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7%,租赁商务服务、居民服务等行业增速超过10%,反映出服务业在满足民生需求、支撑生产活动中的作用持续提升。这也印证了山东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其三,消费“主引擎”动力回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7%,虽仍处恢复区间,但增速逐月改善。尤其线上消费表现亮眼,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增长15.1%,表明消费新业态正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力量。
其四,投资“优化结构”特征显著。固定资产投资虽总体承压,但制造业投资增长6.4%,其中高端装备、农副食品加工等领域投资增速超20%,工业技改投资增长6%,高于全部投资7.1个百分点。这表明山东正以精准投资推动产业升级,而非简单追求规模扩张。
其五,外贸“稳中有升”态势巩固。进出口总额增长7.3%,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10.3%,占比达64.3%。山东作为沿海开放大省,在国际环境波动中展现出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和贸易韧性。
其六,民营经济“生力军”活力充沛。规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10.1%,民营商贸零售额增长8.6%,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8.5%,三项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民营经济占比持续提升,既是山东营商环境优化的体现,也是经济内生动力增强的标志。
其七,民生保障“底线”筑牢扎实。城镇新增就业75.7万人,民生领域投资保持高增长,如电力热力行业投资增长36.3%,居民消费价格微降0.1%,就业物价总体稳定。经济运行的最终目的是惠及民生,山东在稳增长的同时注重保民生,体现了发展的温度与包容性。
纵观山东1-7月经济表现,其特点可概括为:“稳”的基础牢固、“进”的动能集聚、“优”的结构显现、“活”的主体增强。山东通过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狠抓政策落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正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
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山东要立足当下稳增长,更需着眼长远促转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方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