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评论丨齐鲁潮涌处,半壁江山何以成

在山东聊城的运河畔,至今流传着一句民谣:“东昌府的水,济宁州的船,济南府的银子响连天。”这句俚语背后,是明清时期鲁商纵横南北的商业传奇。

山东,这片承载着齐鲁文化的土地,重商亲商的传统源远流长。从明清山东商帮崛起,到民国工商企业家实业救国,再到如今民营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强引擎,其始终与这座沿海大省的发展紧密相连。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山东民营企业家留下了一连串光辉足迹。从清末民初“周村开埠”的商贸先驱,到改革开放初期“诸城模式”的破冰者;从“海尔砸冰箱”的质量觉醒,到“潍柴动力”问鼎全球的产业突破;从“鲁商精神”的百年传承,到“好品山东”的品牌崛起——每一次跨越都刻写着敢为人先的胆识,每一次转型都彰显着厚道与精进并重的齐鲁智慧。在这片孕育了管仲“通货积财”思想的热土上,当代鲁商正以“泰山挑山工”的韧劲,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攀登新的海拔。

2024年,全省民营经营主体超过1400万户,占全省经营主体总数的98.9%,贡献了全省67.6%的税收和80%以上的就业,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5.1万亿元,占GDP比重高达51.7%,成为支撑山东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这眼前的繁盛并非“忽如一夜春风来”,持续的蜕变背后,折射出一个个民营企业顽强拼搏、茁壮成长的身影;也折射出山东“放水养鱼”的扶持,是重商文化的历史基因、创新生态与制度变革的同频共振,是不断求索中寻找最优解的不懈努力。

民营企业发展,需要什么?

用几个词概括就是 优环境强服务,破壁垒解难题,疏堵点提信心。

山东以细节上的精益求精,矢志营商环境打造,如推行线下办事“只进一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帮代办”“就近办”“跨域办”“智能办”,“一件事一次办”等服务,山东连续四年入选营商环境最好的10个省份之一。

破除隐性壁垒、畅通市场循环,是释放民营经济活力的重中之重。从落实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到聚焦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关键领域,破除“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再到严控“内卷式”恶性竞争,推动市场从“拼关系”向“拼质量”“拼创新”转型,都在消除市场壁垒。

促进民企发展,关键是直面现实问题,多做解渴管用的工作。就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山东建立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体系,联通2751家金融机构,2022年以来累计授信1.9万亿元,其中信用贷款占比38%;2025年将通过信易贷平台新增授信 5000亿元以上,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更充足的资金支持。

人才短缺是制约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尤其在县域产业集群中更为突出。位于山东省平邑县地方镇的蒙水集团,作为全国三大罐头生产基地之一,尽管年产量占全国市场三分之一,却因地处乡镇导致高端研发人才引进困难,新产品研发长期受阻。对此,平邑县罐头食品专班通过整合政策与技术资源,创新性地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中国山东(平邑)罐头食品产业创新研究院,投入400余万元购置实验设备并预留研发空间,成功吸引中国农科院毕金峰教授团队长期驻扎。科研团队入驻后,聚焦大健康食品方向,使用地阿洛酮糖等新型原料开发低糖、药食同源产品,计划每年推出2个创新品类,推动罐头产业向百亿产值目标迈进。专班通过构建“科研平台+技术团队+产业升级”模式,不仅解决了企业研发痛点,更促进了县域产业集群从传统休闲食品向高附加值健康食品转型,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县域创新样本。

科技创新成果只有实现产业化才能充分释放价值,但科技成果转化是许多科技型企业的共同挑战。山东金微纳米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临沂市“助企服务员”机制,在临沭县税务局干部李光明的专业支持下,成功攻克了长期被国外垄断的纳米级球形二氧化硅封装材料技术,实现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产业化突破。

问题虽然常有,但解决问题之道常在。

驻足齐鲁大地,一呼一吸之间,是蓝天、碧水、青山;触手可得的,是被重视的满足、被呵护的暖心。

让企业专注“围墙内”的事,政府来办好“围墙外”的事;像呵护眼睛一样呵护营商环境,像善待亲人一样善待辖区企业,像兑现军令状一样兑现政府承诺……山东全方位为市场经济培育出生长之“土”、为市场主体提供生命之“氧”。

东风助势下,自有“潮起海天阔”;活力涌动中,可盼“海阔凭鱼跃”。一大批山东民营企业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在改革大潮中彰显“山东气魄”,在薪火相传中厚植“鲁商精神”,在动能转换中锻造“齐鲁匠心”,在民族复兴中贡献“黄河力量”。未来的山东,将以更加壮丽的姿态,续写属于这片土地的商业传奇,奏响新时代民营经济更加激昂的凯歌。(文/胡红梅 李想)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 


来源: 闪电新闻
编辑: 何树晓
责编: 靖晓红
审校: 张洁
主编: 李翔睿
相关推荐
|
闪电热榜
扫码下载
闪电新闻客户端
|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