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30日讯 残疾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也是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特殊困难群体。记者从今天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十四五”时期,山东残疾人康复救助服务扩面提质。

残疾人康复、托养和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如期进行。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省残联等部门统筹协调社会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共争取中央资金1.7亿元,支持8个项目的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其中已投入使用项目2个,在建项目6个。全省已建成残疾人服务设施262个,总建设规模116.94万平方米,有力增强了残疾人康复、就业、托养等服务能力。临沂市康复医院康复托养设施建设项目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设置康复评估、言语训练、重症康复等功能区,投入使用以来已经帮助了380余名患者。
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任务提前超额完成。制定山东省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指导目录,组织全省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及设施设备现场观摩活动,推动出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服务规范地方标准。会同省民政厅在微山县、肥城市等7个县(市、区)开展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和特殊困难老年人适老化改造衔接试点。目前已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
全省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建设更加规范。制定《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评估标准》等系列文件,明确定点机构评审认定标准,通过等级管理、动态调整,持续提升机构设施设备与人员专业水平,指导全省680余家符合条件的定点机构完善相关执业资质,实现执业资质全覆盖。
“十四五”以来,积极融入健康山东建设大局,出台全国首部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地方性法规;实施新一轮山东省残疾预防行动计划,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开展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体系日渐完善。创新康复服务模式,推动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社区康复融合,推广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全省有992.6万人次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建立完善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补贴政策,全省53.5万人次残疾人获得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目前,各项康复工作指标均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有需求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和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率均达到99%以上。制定《关于推进科技助残的若干措施》,推动全省助残科技研发、转化、应用,助力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加大残疾人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组织各类培训2.6万人次,康复大学在青岛建成并招生,为康复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