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8公里,是黄河在山东境内的流域长度。
在628公里的河道两岸,孕育着黄河文化的厚重底蕴,见证着齐鲁大地的发展脉动。科技赋能的“创新蓝”,稻谷飘香的“丰收金”,万物共生的“生态绿”……
一场跨越628公里的活动,通过行进式采访的形式,全景式、多维度呈现黄河流域的自然景观、历史文明、时代之治。
11月3日,2025“沿着黄河遇见海”网络主题活动正式启动。这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后山东举办的首场重大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更是展现山东保护传承黄河文化、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果的一扇窗口。
以“网”为媒,齐鲁大地正以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为契机,沿着黄河解锁628公里的“最美遇见”。
一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一路向东,黄河在山东流经9市25县,绵延628公里入海,滋养了潍坊、烟台、青岛、威海和日照等城市。沿着这条路可以深度感受高质量发展的山东脉动,在蓝黄交汇之处,亦可读懂大河奔涌、气象万千的齐鲁磅礴之姿。
近年来,山东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扎实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一曲“黄河大合唱”正以雄厚的“山东底气”持续唱响。

这份底气,来自628公里河道两岸的文化滋养。近年来,山东全面启动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沿胶济铁路线“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建设。同时,山东围绕黄河大集、黄河生态旅游观光、黄河文旅创新等方面下功夫,让黄河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生活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放眼今天,一条奔腾向前的文明河流,让山东沿黄两岸丰厚的文化资源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活力。
这份底气,来自628公里河道两岸的加快转型。近年来,山东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步伐坚实、结出硕果。而今,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46家、数量居全国第一;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有7个、制造业单项冠军235家,数量均是全国最多的……齐鲁向新,“大象”起舞,澎湃涌动的新质生产力,为山东产业的提档升级写下生动注脚。
这份底气,来自628公里河道两岸的绿意盎然。黄河奔涌不息,山东的绿色探索从未停步。近年来,山东扎实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将黄河的“生态之美”与发展的“活力之韵”融为一体。连续4年实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十大行动”,接续8年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流域内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连续4年保持90%以上,黄河干流水质连续9年稳定在Ⅱ类,齐鲁大地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画卷。
从实验室里的技术突破,到生产线上的绿色转型,再到田野间的丰收图景,今天的山东,正踏着“先行”节拍,不断向“新”向“绿”,处处涌动着蓬勃活力。
二
从浪花澎湃到碧波安澜,从人文风韵到璀璨华光的特色风景和齐鲁风情……用“发现美”的眼光,沿着628公里的河道两岸,我们不只能遇见海,还能遇见更多惊喜。
遇见绿潮奔涌的最美画卷。“环境好不好,鸟儿最知道”,东营,曾经被认为是山东的“北大荒”,如今,淡水沼泽湿地稳稳守住30万亩“生命疆域”,野生动物增至1633种,植物达685种,每年有200余种候鸟在此繁衍生息,黄河口候鸟栖息地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水清、鸟鸣、湿地美”的画卷徐徐展开,成为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遇见数字赋能的最美蝶变。山东积极构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1+1+5”规划政策体系,持续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向新而行、向优发力。建成济南、青岛两个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成为全国首个“双枢纽”省份;集中打造济南、青岛、枣庄三大算力枢纽,智能算力占比超过50%……数字技术加速赋能,为高质量发展打开新的空间,鲜活呈现着齐鲁大地蓬勃向上的“新”动能。

遇见黄河文化的最美演绎。纪录片《大河之洲》火爆“出圈”,这是山东聚焦黄河文化主题,强化传播阐释、讲好黄河故事的一次成功尝试。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同时,深入实施“齐鲁文艺高峰计划”,《我们的河山》《生万物》等一批精品“鲁剧”热播出圈,“十四五”时期山东13部作品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村村有好戏”“黄河大集”等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人们沉浸式融入黄河文化之美。
遇见诗与远方的最美融合。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山东以黄河文化体验廊道为轴,把沿黄市县丰富的文旅资源串联起来,让“沿着黄河遇见海”成为“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的新名片。滨州研发黄河文化和旅游经典线路,形成黄河旅游“点、线、带”三优发展新格局;东营推出一批主题鲜明、布局合理的黄河生态旅游线路,培育一批“黄河风情村”和特色民宿……全省年旅游收入已突破万亿,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奔赴好客山东、畅游醉美齐鲁。
三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安澜关系到我国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从黄河口的万鸟翔集到鲁中南的梯田叠翠,从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到新兴产业的蓬勃兴起,山东正以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为契机,让母亲河焕发全新生机。
沿着黄河向东,不仅能遇见海,还能遇见628公里的“山东之美”。
文/靖晓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