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25日讯 为推动古籍整理研究的创新发展,聚焦数智时代古籍整理研究新趋势,2025年11月22日至23日,由山东大学全球汉籍合璧工程、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古典文献研究所、《汉籍与汉学》编辑部、《汉籍知新》编辑部联合举办的“古籍整理研究新趋势暨汉籍合璧精华编工作会议”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召开。

本次会议以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聚焦数智时代古籍整理研究的新趋势,系统探索新技术、新方法在古籍整理中的实践应用,围绕“日藏汉籍整理研究”“大语言模型与古籍智能处理”“数字人文视野下的古籍数字化”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并就《汉籍合璧精华编》整理用字情况作具体说明。会议旨在提升参会者的古籍整理研究水平和数字技术实操能力,打造专业素养雄厚、学术水平精湛的汉籍合璧精华编科研团队,为加快构建中国古典学术自主知识体系,实现文献学各分支学科理论与方法的新突破,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力量。

开幕式上,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王承略介绍了《汉籍合璧精华编》的最新进展。截至2025年10月,《汉籍合璧精华编》已立项186项课题,计200余种汉籍精华。其中,已整理完成书稿105部,总字数达3000万字。
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全国高校及研究机构的100余位学者进行了深入研讨与广泛交流。
本次会议响应党和国家的重要部署,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搭建了跨学科的交流平台,推动了传统研究方法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山东大学全球汉籍合璧工程立足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汉籍合璧珍本编》《汉籍合璧精华编》《汉籍合璧研究编》的编纂效率与内容质量,推出全球汉籍合璧工程数据库,助力古籍资源活化利用。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古籍整理,以创新方式激活传统文化活力,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资源支持,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山大智慧。
闪电新闻记者 孙伟 通讯员 张益凤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