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中秋长假,一场视听盛宴不期而至。10月5日19:35,被誉为“视觉奇观”的4K自然地理纪录片《大河之洲》第二季,于全新启航的山东卫视4K超高清频道迎来国内首秀,为观众奉上一场无需跋涉的“诗与远方”。
然而,这绝非一部寻常的纪录片。当我们细品其背后的分量便会发现其不一样,山东广电联合国内外摄制团队历时三年艰辛蹲守、作为山东卫视4K频道开播的“当头炮”、更先经由国家地理频道于9月27日面向全球播出……它宛如一声来自黄河三角洲的清越啼鸣,在中国文化传播的湖面上,激荡起层层深邃的涟漪。
4K“显微镜”下:见生命震撼,更见生态答案
《大河之洲》第二季的首重魅力,在于其极致的视听语言。全流程4K技术,将黄河入海口的芦苇荡、滩涂与湿地,化作一个纤毫毕现的奇幻星球。在这里,观众仿佛能触碰震旦鸦雀羽毛上颤动的晨露,迎上鵟(kuáng)俯冲时锐利的眼神,甚至捕捉到弹涂鱼在泥泞中狡黠的一瞥。
但技术的伟大,从不在于炫技。这枚超高清“显微镜”的真正价值,是让我们前所未有地贴近生命的肌理,从而读懂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无声答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宏大理念在《大河之洲》的镜头里,被翻译成无数个灵动鲜活的生命故事:丹顶鹤为何年复一年于此越冬?东方白鹳为何能在此安心筑巢?这背后,是中国顶层设计落地为一片湿地、一条河流、一个保护区的系统性守护。
如果说第一季让世界“认识”了这片土地,第二季则完成了从“相识”到“相知”的跨越。创作团队历时三年,用隐蔽镜头完整记录了野生丹顶鹤的繁育周期——从雄鹤衔来芦苇的殷勤,到幼鹤破壳后第一次蹒跚涉水的懵懂。 镜头不再只是“拍风景”,更是在“讲心事”;用最美的语言,讲述着最硬核的中国生态治理成果。它让我们坚信,那片夺目的青绿,并非滤镜,而是现实。
全球“望远镜”里:望流域文明,更传中国话语
《大河之洲》的深邃,更在于其胸怀。它并未拘泥于地域叙事,而是将黄河三角洲的生态,巧妙置于全球候鸟迁徙路线与流域文明的宏大坐标系中。
片中的飞鸟,翅膀扇动的是世界通用的符号。它们从西伯利亚启程,向东南亚翱翔,黄河口是其至关重要的“国际机场”与“能量补给站”。这意味着,守护这里不仅是中国家事,更是对全球生态系统的责任担当。这种“全球视野下的本土叙事”,是一种更高级、更易引发共鸣的中国故事讲述法。
它选择通过国家地理频道走向世界,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自信的彰显。我们用世界级的制作水准与人类共通的情感,传递中国的生态智慧,这比任何口号都更具号召力。
4K频道“大舞台”上:擎文化强省,照未来之景
顶级的内容,需要顶级的舞台,方能成就传奇。《大河之洲》第二季落子山东卫视4K超高清频道,是一次战略性的回归与合流。
9月28日刚刚启航的山东卫视4K频道,是山东广电倾力打造的新视听旗舰。以这部代表山东文化高度、展现生态颜值的纪录片作为“开台大戏”,这不仅是技术规格的升级,更是一次文化战略的冲锋。它宣告,山东这个文化大省,正以高质量内容与前沿传播技术,自信叩响文化强省的大门。
4K内容与4K频道的珠联璧合,正是对国家超高清产业发展布局的积极响应,为未来视听产业变革投下了一颗关键的“定盘星”。它引领着“内容为王+技术赋能”的新风尚,满足着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这个新舞台,托起的是一部纪录片,照亮的,却是一片广阔的产业蓝海。
通过《大河之洲》第二季,我们窥见中国生态文明的微观样本,见证生动讲述中国故事的全球实践,感受一个文化大省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步伐。
一条大河的波澜壮阔,源于无数滴水珠的清澈相聚;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正是由这样一部部有筋骨、有内涵、有温度的作品扎实铸就。 从大河之洲,飞向世界舞台,这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命赞歌,更是一个昂扬时代最为动人的文化足音。 (文/阮尚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