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读经典、陪您说晚安,大家好!这里是闪电夜读,我是禹城融媒主播庞伟伟,今晚与您分享赵丽宏的散文《望月》。
船舱里突然亮起来,一缕银白色的光芒,从开着的窗口里幽然射入,在小小的舱房里无声无息地飘、飘……
是月亮出来了!入睡以前,天空是黑沉沉的,浩瀚的天幕墨海一般倒悬在头顶,没有一颗星星。辽阔的长江从漆黑的远天中奔泻下来,只听见江水浑厚沉重的叹息声。
我搬一把椅子,悄悄走到甲板上坐下来。夜深人静,甲板上没有第二个人,只有我的影子,长长的黑黝黝地拖在我身后的舱壁上。
月亮是出来了。不知在什么时候,它挣脱了云层的封锁,粲然跃现在天幕中,骄傲而又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这是一个残缺的月亮——就像开在天上的一扇又圆又亮的窗户,窗户的右上角被一方黑色的窗帘遮着,又像是一个寒光闪烁的冰球,球体的一部分已经开始溶化……
月亮改变了夜天的形象。云层在它的周围逐渐溃散着,消失着,不可思议地融化在它清澈晶莹的光芒中,只留下一层透明无形的轻绡,若有若无地在它们面前飘来飘去,形成一圈虹彩似的光晕。星星们一颗一颗跳出来了。漆黑的夜天变成了深蓝色,那是一片孕育着珠贝珍宝的神奇的海……
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很多不规则的波纹,在水面起伏变幻着,仿佛是无数神秘的符号。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偶然回头时,竟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这是跟随我出来旅行的小外甥,刚才明明还睡得很香,此刻居然已经搬着一把椅子坐到了甲板上。
“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仰望着天上的月亮出了神。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小外甥是五年级小学生,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他常常用许多问题逼得我走投无路。
图源/视觉中国
“我们来背诗好么?写月亮的,我一首你一首。”小外甥向我挑战了。写月亮的诗多如繁星,他眼睛一眨就是一首。
他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我回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他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我回他:“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他背:“……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我回他:“……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诗和月亮一起,沐浴着我们,笼罩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小外甥在自己小小的诗歌库藏中搜索着,不知是山穷水尽了,还是背得有些腻烦了,他突然中止了挑战,冒出一个问题来:
“你说,月亮像什么?”
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你呢?你觉得月亮像什么?"
“像眼睛,独眼龙,老天爷的一只眼睛。”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的比喻使我愣了一愣。于是我又问:“你说说,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眼睛?”
小外甥想了一会儿,说:“这是一只孤独的眼睛,它用冷淡的眼光凝视着大地。别看它冷淡得很,其实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而我,却交了一次白卷。因为我觉得自己的想象力远不如小外甥。
图源/视觉中国
“你听过贝多芬的《月光曲》吗?”小外甥的思路像月光一样飘飞着,他又想到了音乐。“我们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文章就是讲《月光曲》的,我能背下来,你要不要听?”
他大声背起来,清脆的声音在月光下回荡,那么清晰:
在小外甥的朗诵里,我的耳边分明响起了琴声,琴声如月光,琴声如月下流水……这是一个发生在月光中的动人的故事,伟大的贝多芬在这个故事里写出了不朽的《月光曲》,他把月光化成了美丽的琴声。从此,在那些没有月亮的黑夜里,他的琴声宁静而又忧伤地向人们描绘着莹洁清澈的月光,这月光永远不会消失。
天边那些淡淡的云絮在不知不觉中聚齐起来,变得密集、沉重,一会儿,月光就被云层封锁了。天空又突然幽黑深涩起来,只有离月亮很远的地方还闪烁着几颗星星。
“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小外甥打了个呵欠,摇摇晃晃走回舱里去了。
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个人。我久久凝视月亮消失的地方,那里又一片隐隐约约的亮光。是的,这亮光是蕴涵无穷的,这是诗和音乐的泉眼,它使我焕发了童心,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作者简介】
赵丽宏,1952年生,上海崇明人。当代著名散文家、诗人。赵丽宏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珊瑚》《生命草》《心画》等六十余部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其作品曾数十次在国内外获奖,其中,《诗魂》获中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日晷之影》获首届冰心散文奖。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法、俄、意、日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发行。
【主播简介】
禹城融媒主播 庞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