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评论|好客山东绘金秋画卷

当国庆的欢歌与中秋的团圆在时光长河中欣然交汇,2025年“十一”黄金周为齐鲁大地铺展出一幅流光溢彩的金秋画卷。这是一曲以山河为台、文化为韵的动人乐章,更是一扇洞见区域经济活力与韧性的明亮窗口。监测数据表明,国庆中秋假期前六天,山东重点监测的200家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已突破2256万人次,青岛海滨风景区、济南天下第一泉景区、烟台山旅游景区等热点景区游人如织。涌动的人潮、丰富的业态与亮眼的消费数据,共同勾勒出山东经济动能充沛、结构优化、质效提升的生动图景,传递出这片热土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健前行的坚定步伐。

数据是发展最客观的注脚,也是活力最直观的刻度。细览这些亮眼的“双节”数据,澎湃的消费热情犹如泉城济南那喷涌不息的趵突泉,奔流不止。泰山十八盘上攀登者络绎不绝,争睹旭日东升;曲阜“三孔”圣地内学子汇聚,感悟千年文脉;青岛栈桥景区假期首日便迎来5万人次客流,从桥头到回澜阁处处回荡着游人的欢声笑语。这些生动场景,无不彰显着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主引擎”的强劲动力。这背后,是城乡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的真实反映,是供给侧持续优化、场景不断创新的成果显现,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集中迸发。“仓廪实则知礼节”,当物质基础日益坚实,精神文化消费便水到渠成地成为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推动着经济循环的齿轮加速运转。

若将视线投向熙攘人流之外,深入观察文旅市场的内在脉络,便会发现,山东文旅产业正经历一场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更值得关注的是,新兴文旅项目的接连“出圈”,为这场深刻变革写下了生动实践。济阳“九曲黄河万里情”文旅街区,作为全国首个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综合街区,让源远流长的母亲河文化以可触可感的方式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济南起步区持续发力,鹊山生态文化区(一期)项目在国庆当日正式开放,将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巧妙融合,迅速成为新晋打卡地。这些项目打破传统观光模式,实现了历史与现代的交融、自然与人文的对话,为消费升级拓展出更为广阔的价值空间。与此同时,央视《2025中秋诗会》在济南起步区取景录制,通过诗、歌、舞的艺术形式,将山东的明月、山水、人文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这种文化传播的乘数效应,远超一般商业推广。

文旅消费的“一池春水”被充分激活,其产生的辐射效应,强劲地带动了交通、住宿、餐饮、零售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共进。高铁航班往来不息,满载八方宾客;老字号餐馆座无虚席,地方小吃人气火爆;“山东手造”、“好品山东”特产,伴随游客的脚步走向大江南北。以青岛为例,假期首日栈桥景区客流量同比增长25%,带动周边餐饮、住宿业显著增长;奥帆中心推出的夜游浮山湾项目一票难求,凸显出夜间经济的巨大潜力。这种以文旅为龙头,引领产业链整体跃升的景象,深刻展现了现代服务业强大的辐射带动能力,为稳增长、保就业、惠民生提供了坚实支撑。

山东文旅经济能展现出如此蓬勃的生命力,其根源在于这片土地长期以来所营造的优良发展环境。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到大力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从深入实施“好客山东”品牌战略,到精准推出系列消费促进政策,山东省委省政府布局前瞻、措施得力。济南市精心策划200余项文旅活动,推出“泉颂华章”游园会等一系列沉浸式体验;青岛市集中举办十大主题、167项文旅活动,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这些举措无不彰显着政府部门立足长远、持续发力的战略定力,以及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消费脉搏的治理智慧。正是有了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对优势资源的持续深耕,才有了今日金秋时节的丰硕成果。

长风万里,潮头正劲。双节消费市场的“齐鲁华章”,是山东经济航船破浪前行的一帧剪影。放眼未来,假日文旅消费的这股暖流,已然为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信心。站在新的起点上,山东正可以此为契机,乘势而上,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文旅融合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要持续擦亮“好客山东”金字招牌,让泰山的精神、黄河的气魄、孔孟的智慧、滨海的风情相得益彰,让每一处山水、每一段历史、每一种味道,都成为讲好山东故事、展现经济活力的独特载体。我们深信,一个活力迸发、动能澎湃的新山东,必将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期待的征程上,书写出更加壮丽辉煌的时代篇章。(文/蔺炳正)

 


来源: 闪电新闻
编辑: 陈一钊
责编: 靖晓红
审校: 徐红梅
主编: 张晓博
相关推荐
|
闪电热榜
扫码下载
闪电新闻客户端
|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