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立法质量 “十四五”时期重庆市司法局有这些创新措施→

原标题:提升立法质量 “十四五”时期重庆市司法局有这些创新措施→

来源:华龙网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唐雨) “十四五”期间,重庆市司法局在提升立法质量方面,采取了哪些创新举措,让立法更好回应群众期待与发展需求?

10月11日,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重庆司法行政高质量发展成效发布会上,市司法局局长种及灵对此问题进行了相关解答。

种及灵介绍,“十四五”以来,重庆市司法局坚持改革与法治相统一,以社会需求为切入点,以提高立法质效为着力点,在全国率先建立政府立法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同时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和民生领域创制性立法,政府立法质效得到大幅度提升。具体来讲,市司法局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把好“入口关”,让立法的项目选得准

市司法局坚持“群众出题、政府答题”,聚焦企业、群众的“急难愁盼”来精准选题,同时通过政府网站、渝快办APP等线上渠道,以及21个市政府立法联系点、200多个立法信息采集点,常态化收集意见建议,让最接地气的“金点子”搭上“立法直通车”。比如,过去老旧小区电梯故障的维修责任存在“踢皮球”的情况、人员受困以后救援慢,这成了不少居民的“心头愁”。我们通过立法联系点收集到相关的诉求以后,及时将修订电梯安全管理办法列入立法计划,最终用制度明确了维修责任划分、响应救援时限,让居民乘梯更安心。

——把好“过程关”,让立法条款立得住

在立法中市司法局严格审查把关,平衡各方利益、汇聚多方智慧,努力让政府的立法更精细、有特色、可操作。比如,在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条例时,市司法局既邀请了法律专家来系统梳理条款的逻辑,又通过线上问卷、线下座谈的方式广泛收集了500余条商家和消费者的意见,最终明确禁止平台强制商家“二选一”,消费者的选择权得到了切实保障。

——把好“落地关”,让制度真正管用

市司法局在全国首创了政府立法执行效果评议机制,每次修法前都及时“回头看”,形成了“评估—反馈—修改”的闭环机制。比如,在对轨道交通条例进行立法后评估中,发现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衔接不畅、乘客需要长距离步行换乘的问题,所以在条例修订时,市司法局针对性地增加了统筹规划城市轨道与市域铁路、主要站点设置等相关条款,让“法言法语”变成市民出行的“实感实得”。

最后,种及灵表示,立法从来不是“独角戏”,而是“众人行”,希望广大市民打开渝快办APP,扫描市司法局官网的立法建议二维码,参与立法工作,让市民的“金点子”成为立法的“金钥匙”。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 杨凡
审校: 郑雨昂
主编: 崔维莉
相关推荐
|
闪电热榜
扫码下载
闪电新闻客户端
|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