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直播!抢收抢烘 颗粒归仓 山东台记者直击“抢秋”一线

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14日讯 (山东台综合广播 交通广播)金秋本是收获的季节,但9月以来,山东平均降水异常偏多,创近年同期最高记录。近期持续阴雨天气,对秋作物收获、晾晒造成了不良影响。山东作为粮食主产区,“齐鲁粮仓”的秋粮成色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当前,秋收已进入最吃劲的阶段,与天争时、“雨”口夺粮,确保秋粮及时收获、秋种顺利开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10月13日开始,持续降雨稍微停歇,各地抢抓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进行秋粮抢收抢烘。山东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频道、交通广播频道及时派出五路记者奔赴德州、济南、东营、菏泽等地的秋粮抢收抢烘一线进行现场报道。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所在周是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是“粮食节约 人人有责”。不放弃每一粒粮食,10月14日上午8:50分开始,山东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频道、交通广播频道联合推出融媒体特别直播——《抢收抢烘 颗粒归仓——山东台记者直击“抢秋”一线》,在广播端并机直播的同时,还在微博、公众号、快手、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呈现。

德州是国内重要的粮食、蔬菜、畜牧主产区,2009年成为全国首个“亩产过吨粮、总产过百亿”的地级市,常年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山东省的1/6。2021年,德州启动“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提出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百万亩“吨半粮”示范区。德州禹城市梁家镇大杨村种粮大户孙秀英家里种了670亩玉米,由于雨天地里泥泞,急需履带式收割机来助力,今天,从外地调来的四台履带式收割机进场作业。

(山东台记者翟涌钧在现场采访)

在德州乐陵市,4套玉米槌烘干设备正开足马力运转。刚收获的湿玉米一般是要先脱粒后烘干,与众不同的是,玉米剥皮后可以一整根直接扔进机器烘干,还能直接进行脱粒和二次烘干。不仅如此,送来的玉米在这里就可以走入深加工的生产链条,成为百姓餐桌上的淀粉糖等高附加值产品。

(山东台记者盖钰在现场采访)

济南市章丘区玉米收割入库约60%左右,其中小户、散户基本已经秋收完毕,大面积种植的农户和企业托管的还有不少玉米仍在地里。在济南市章丘区相公庄街道,有200多亩玉米尚未收割。今天,趁着章丘的天气不错,温度也比较适宜,从外地调配了机械设备,抓紧时机组织抢收。

(山东台记者李兴苗在现场采访)

在菏泽市牡丹区胡集镇,从连续降雨开始,当地迅速构建了由“科级包村干部+管区人员+村干部”组成的三级联动机制,组织10支村级党员突击队,帮助群众累计清理积水农田2300余亩,保证了秋收的顺利进行。趁着天晴,调配3台履带式收割机、20余台运输车,大力推广“共享烘干”,在黄屯村,种粮大户朱继富放着自己500多亩玉米不收,把自家的粮食烘干塔优先跟周边的农户共享。

(山东台记者姚舒童在现场采访)

在东营市东营区牛庄镇穗东家庭农场,2600亩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田目前还未收获。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给东营的秋收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非常暖心的是,虽然农场的采收工作还没开始,但已经帮助周边种植户抢烘玉米2000多吨。一座高耸的烘干塔正24小时不间断地轰鸣运转,农技专家也奔走在田间地头提供指导和帮助,这场由政府、农技部门、合作社、农民携手参与的“护粮接力”正在有序进行。

(山东台记者张晴在现场采访)

农情调度显示,截至10月13日,全省秋粮已收面积4272.9万亩,约占64.8%,其中玉米已收面积3958万亩,约占67.7%;累计上阵玉米联合收割机11.7万台,当日上阵履带式收割机5327台,完成玉米机收3249.5万亩。目前山东秋粮已收超60%。

来源: 综合广播
编辑: 孙波
责编: 李伟
主编: 翁平亚
相关推荐
|
闪电热榜
扫码下载
闪电新闻客户端
|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