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抢秋”丨直击抢收一线!山东人机协同打响农田抢收战

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14日讯 三春不如一秋忙。“抢”是今年秋收的关键词。

近日,山东大部分地区迎来晴好天气,各地紧抓窗口期,分类施策,齐心协力抢收秋粮。一场与时间赛跑,与天气赛跑的夺粮战正紧张进行。

与天气赛跑!人机协同抢秋粮

趁着停雨的间歇,在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的一处农田抢收战已打响,记者看到,当地村民正利用人机协同的方式抢收秋粮。

  连续阴雨,让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华丰源种植家庭农场的500亩玉米经历了巨大挑战。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党委委员、人武部部长李祥端介绍,他们组建了两支应急抢收队伍,积极调配履带式联合收割机20台,充分利用降水间歇期,全力抢收。

与时间赛跑!粮户踏实了

过去几天,菏泽市成武县种粮户周长庚睡不着觉,一天往地里跑好几趟。“因为种得不是一点,300多亩,一旦发霉影响品质,价格就卖不上去了。”

趁着雨势稍小的间隙,菏泽加紧开展抢收作业,在成武县汶上集镇一处农田,两台履带式收割机正对360多亩玉米和大豆进行抢收。

周长庚说:“终于收获了,心里感觉还是比较踏实,看这个玉米可以,现在还没有发霉。”看到自家玉米收获到手,种植户周长庚舒了一口气,地处鲁西南,这里的玉米熟得早,往年这个时候,玉米早就收获完毕准备秋种。但今年连绵的秋雨,让他的秋收延后了八九天。

 

成武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宝玉介绍:“据统计,九月以来,成武县降雨量达到387.8毫米,较往年同期增加了289.2毫米,从九月中下旬以来连续阴雨天,基本上没见过晴天,看着庄稼,和农民一样着急,迅速研究制定方案。”

当地一方面通过工作群、应急广播等方式,加密精准发送秋收气象专报,让农户做足防范准备,另一方面火速动员党员干部排查农田情况,因地制宜科学分类制定收获方案。

成武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股长李博介绍:“对于一些在前期能够具备机械进地那些地块,我们组织了轮式收割机,抓紧时间进地抢收。对于土壤墒情过高这块,轮式收割机它不容易进地里,我们调配履带式收割机,对于一些有积水的地块,进行排水,在具备条件时候,组织咱这个履带式收割机或者人工抓紧时间抢收。到10月2-3日的时候,我们已经收了七八成了。”

为帮助像周长庚这样的种植大户尽快抢收,这两天,当地统筹本地履带式收割机,又紧急调配多台跨区作业机械,大规模集中抢收。

从安徽赶来的跨区作业人员姜志花告诉记者:“我们加班加点,连夜也可以收,能抢收一点是一点。”

成武县农业机械服务中心主任祝汉良向记者介绍,当地服务队到高速路口接机,直接有专人领着到田间地头,进行作业。

与空间赛跑!“履带坦克”战泥泞

  “自古文明膏腴地,齐鲁必争汶阳田。”地处泰安的汶阳田,是山东部署建设的六大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引领区之一,肩负“吨半粮”的重任。连续阴雨天气过后,肥城终于迎来了晴天。昨天,大家抓住时机,抓紧进行玉米抢收。

与晴天赛跑!日照田间刨薯守护“淀粉仓”

“寒露早,立冬迟,霜降收薯正适宜”,眼下正是山东红薯收获的关键期,地面温度需达10℃以上、平均温度12℃,才能保证薯块淀粉足、易贮藏。

可连日降雨让薯田泥泞,农机难下田,还增加了薯块腐烂风险。记者来到日照红薯种植基地探访,看到农户们正抓住今天难得的晴好天气抢收,田间随处是弯腰清理薯藤、刨挖红薯的身影。

与自己赛跑!科学抢收分类施策

应收尽收、能快尽快。在济宁市嘉祥县,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组成的“抢收服务队”已经分片包干,下沉到田间;禹城市组织的12支“助农纾困志愿服务队”,不仅协调了30多台专用收割机分区域作业,还指导农户如何科学储粮,尽量减少损失。

科学抢收,需要分类施策。截至10月13日,聊城市东昌府区68万亩玉米已完成八成收获。针对剩余12万亩晚播玉米仍然处于灌浆期,当地派出12支农技服务队全程跟踪,并调配20台履带式收割机待命。

聊城市东昌府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姜新告诉记者:“黄色和乳白色之间有条环形的线叫乳线,从现在看还有20%的乳线还没有消失,再等个十几天收也没问题,收的时候要及时装袋,装笼的时候,可以放些竹竿木头打打隔层。”

据了解,目前,山东全省已投入5431台履带式收获机进行作业,江苏、河南、安徽等地近900台履带式收获机也跨区支援。10月13日,山东下达第二批“三秋”生产应急资金1.2亿元,支持各地开展农机抢收、潮粮烘干和农田排涝等工作。

闪电新闻记者 刘岩  报道

来源: 闪电新闻
编辑: 刘岩
责编: 王全
审校: 徐红梅
主编: 崔维莉
相关推荐
|
闪电热榜
扫码下载
闪电新闻客户端
|
专题推荐